

国际海运FOB及CIF哪个风险更大?一直以来,广大外贸人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,这关系到每一位外贸人能否安全收到货款。今天,箱讯小编将为您详细解答国际海运CIF和FOB,究竟哪个的风险更高? 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。
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,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的,就看谁能想到更多的情况下的不同考虑。
国际海运FOB风险高的几个观点:
1、在后付款的情况下,货代容易和买家勾结,在买家未付尾款的情况下放单给买家。
2、假如客户最终拒提货物,FOB情况下由于是客户指定的货代不在我们控制之中,不管是退运还是专卖,操作上都会很麻烦,而且容易产生高额的滞港费用。
3、在FOB情况下,客户指定货代的本地费用,往往要比CIF情况下用自己的货代要高。
4、在CIF情况下,假如出现生产不及时导致交货要推迟几天,有可能可以申请到LATECOME从而满足信用证的交货要求,但在FOB的情况下,要拿到货代对卖家的额外支持,很难。
综合来说,FOB是买家控制货代,货代会100%听从买家指令,并且LOCAL费用会比CIF费用相对高。
国际海运CIF风险高的几个观点:
1、CIF流程复杂一些,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错,一出错风险就来了。举个简单例子:买家要求4月20号之前发货,因为20号过后由于GRI运费要大涨。在FOB情况下,由买家指定的货代订船订舱,结果订不到导致要推一水船,运费涨了800美金/柜,那么责任就不在卖家。但假如是CIF情况下,这个责任就妥妥地要被堆到卖家的身上。
2、CIF要承担货到目的港并被买家提走之前的责任。当然这个说法在理论上是错的,即使是CIF货物一旦越过装运港船舷,责任和风险就转嫁到买家身上。但实际上,这个也要分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情况。而且在CIF情况下,即使出现损失,也有保险公司的介入,最怕的是做CIF结果忘记了买保险或者存侥幸心理而不买保险。
条款更深刻分析:
1、第一个是从操作层面的角度
很多公司鼓励业务跟客户做CIF,原因很简单:
1)运费+保险可以是一个额外的利润来源。
2)能避免本地费用超标。
3)能有效控制物权,尤其出货后付款的情况下。
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我在客户采购链条中的比重越大,我的核心价值就越大,客户换掉我的机会成本的越高。设想一下,你不光光给客户提供产品,你还让客户对你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,这个时候即使竞争对手跳出来告诉客户他的FOB价格比我低5%又如何?换掉你对于客户来说意味着换掉很多东西。
2、第二个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
从财务的角度,出货了收到款了就是close file了,但对于B2B的销售人员来说,只有客户也把产品卖出去了才算是销售动作的完结,然而这种意识形态,很少有人具备。我们往往只能看到“货过船舷”之前的这一端,只是用“成本+费用+利润”的方式去报价,以为不就是推迟一水大船嘛有啥大不了,傻傻地认为扫漏一个流水号这种小问题不需要提前告诉客户,更别提什么了解客户的渠道和下线,以及帮客户做营销和推广了,Free On Board嘛,货过船舷就没有我什么事儿了。
你这么想是没错的,可是你的竞争对手并不这么想。他们的战场早已前移,他们会时刻留意市场和当地汇率的变化以帮客户规避风险,他们会和客户一起去考察市场一起设计产品,一起见下线客户帮忙做presentation,他们会在当地设立海外仓以便迅速交货,甚至设立分公司帮忙提供售后,该他们做的已经做了,不该他们做的也做了,目的只有一个,协助客户把产品卖出去,甚至在有必要的时候将客户取而代之。
总结
1、不管是FOB、CIF还是其他,都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,我们都得结合例如付款方式等实际问题进行考虑。
2、国际海运FOB和CIF,物权的转移其实都是以“交单”作为节点,但CIF由于卖家掌握了货代,会使物权的掌握更加牢固,尤其是在货后付款的情况下。